逆流启明(大明世祖)_第三章内阁心不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内阁心不忿 (第2/4页)

囤积大量的兵力,从而出现头重脚轻局面,如东汉末年、唐朝安史之乱那样,边疆大将兵权过盛。

    “除了兵权外,最要紧的还是营造北京城。”

    阎崇信苦口婆心道:“仅仅半年间,朝廷已经耗费三百万块银圆,夏粮刚到,太仓中还没捂热乎,就提给了北京。”

    “这几个月蚂蚁搬家似的,在北京的囤粮,已经在百万石,但是一打仗,不消两个月就会消耗一空。”

    一旁的首辅赵舒,也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去年的冬至大朝,内阁大臣也一律爵升一级,赵舒为酇国公,阎崇信为宝庆侯,张慎言为德安侯。

    六部也同样如此,子爵为伯,无爵则授男爵。

    可以说整个朝堂之上,基本被中兴辅国(功臣号)覆盖,皆有爵位。

    “天下久经战乱,正适合休养生息,待过一两年,敌我形势转变,建奴不战自破。”

    张慎言也谨慎地说道。

    最后,赵舒也帮衬道:“崇祯十八年、十九年间,以三国作比,我军仿佛蜀国,不战则亡,必须汲汲于战。”

    弘光地位不被承认,弘光年就成了崇祯十八、十九年,一如建文事。

    而在历史地位上,则称之为福王监国。

    “而如今,天下泰定,攻守异形,好战的,则是建奴。”

    “所以此时非要大战,而是频出小战,如漠南、甘肃等地,北京牵一发而动全身。”

    说着,赵舒指着地图,对着皇帝诚恳道:“察哈尔部一动,喀尔喀蒙古也必然大震,建奴必然不会坐视不管,而我军主力在南京,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