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君权的孤独 (第2/4页)
,几乎所有的钱粮被太仓保管,所以太仓就成了国库的代名词。 至于皇帝的内帑,则是由金花银(即交通不便地区用粮食折现的白银)和钞关组成,每年入账一两百万两白银,所以这也是为何运河逃税的人屡禁不止。 实在是钱入了皇帝的手。 皇帝虽然放过了市舶司,但各地的钞关却没落下,这是规矩。 而为了扩大内帑,曾经的蜀王、楚王等藩田,全部没收,成为了皇庄。 他也不是没想把市舶司纳入内帑,实在是那些宦官们贪得无厌,文人之中好歹有几個不贪的,而宦官全部都贪。 弄权是好手,弄钱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贪皇帝的钱更是理直气壮,后来万历皇帝之所以遗诏废黜矿税监,实在是其太贪得无厌了。 即矿监、税监(即多设路卡、税卡),依附其集团生存的更是达到了十万之巨。 横征暴敛都是算夸奖了,包税,包矿,敲诈勒索,甚至是盗墓也干,完全演变成了暴敛集团。 当然,更关键是,其让皇帝背负骂名,上缴的钱反而越来越少,从万历二十年至三十三年,仅得银三百万两,而当时区区一地税监,家产就过了百万。 这种低下限的敛财手段,朱谊汐分外不耻。 今年的夏秋两税,太仓收入颇丰,而皇帝的内帑也收获不小。 “川省皇庄粮八十万石,银三十五万两……” “湖广有粮三十万石,银四十五万两……” 多亏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福,各地藩王的财产几乎全被皇帝收入囊中,那些广泛的私田,更是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