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铲除军户制度 (第3/4页)
尽,庞大的利益结合体——军官、士绅,让朝廷不敢妄动。 不得不从本就脆弱的财政收入中,不断地增派军饷,维持九边局面,从而压垮大明。 毕竟,理论上来说,从明初开始的分田,就宣告授田——打仗,这一项义务与责任形成,朝廷是不需要发军饷的。 而军饷从一开始的接济,到顺理成章,依赖成性,尤其是辽东军,逐渐吸干了大明的血。 军户,完全成了毒瘤。 “既然发军饷,我何不用募兵,何必再用军户?” 朱谊汐读着关于边军的资料,不由得摇摇头,毫不留情地说道: “既然到了这一步,那些徒弟就不能再放任,收回来自然就水到渠成。” 除了土地因素,人口的限制,也是军户制度的恶心之处。 卫所制的存在,让军队自成一体,其管辖的军户,无论人口的增减,都在军户土地内,不得离散。 换句话来说,明朝官方的统计人口,从来不会将军户放入其中,数百万,甚至近千万的军户,就这样无辜了。从延绥至宁夏,近两千里的防线,各种的堡垒数不胜数,依托着长城,扎根北疆。 不可否认,在蒙古人势力依旧残存,并且时不时地诈尸时代,边军宛若大明的擎天之柱。 万历的三大征,所依靠的,就是边军。 同样,藓疥之疾的三大征,最后不得不依靠边军,这也同样说明了大明的败弱。 要知道,在明时,九边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乃是辽东军,东至凤凰城,西至山海关,全长约两千里。 军队最多时近二十万人,最少的时候是八万左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