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太医院 (第3/4页)
。 这些事情,并非是立竿见影,而是长久的工作,没有个七八年,根本就不见踪影。 全国近两千个县,两百来个府,这是多么庞大的工程,即使是民间商帮们百般努力,光是赶路就得费不少时间。 但是一旦完成,那效果就极其惊人。 朝廷对地方的了解,控制,将会达到空前的地步。 这就是中央集权啊! 朱谊汐来不及感叹,就又忙碌起来。 他这次接见的,就是太医院令。 在大明朝,主要的官位都是由科举流通,父子为官,族亲同朝的很少。 但医官、钦天监,却是例外。 无他,人才的稀少,这玩意靠家传。 太医院的医官们虽然看病不咋地(怕背责任),但干活却是麻溜的很,很会看皇帝的眼色行事。 考虑到大明皇帝的短寿,这群太医们他实在不敢用,所以去年他召集天下的名医,以编撰《绍武医书》的名义留在京城。 由此一来,整个京城的医馆,立马增了上百家。 皇帝也没让他们入太医院,直接在民间摆馆子为百姓看病,毕竟医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皇宫得了莫大的好处,病死的宫女、宦官减少,皇子公主们也无夭折。 百官、勋贵也得了好处,看病不用愁了。 所以对于这些太医,皇帝也没一杆子打死,而是让他们在京城附郭四县,即宛平、大兴、宣武、崇文四县,大范围的普及牛痘。 虽然太医们百般不愿,但朝廷文武百官,以及勋贵们却乐意至极,谁也不想让全家人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