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 (第3/4页)
璃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宋代,而到了大规模使用则是在明清,然而一直到清代末年,中国的琉璃也一直没有出现类似于玻璃那样透明的产品,更或者说长期作为观赏品的琉璃,富有颜色显然要比透明来的好看。 而且因为玻璃本身容易碎裂的原因,人们对怎么应用一向不太感冒,甚至还有一句诗来形容“彩云易散琉璃碎”。 所以当李荩忱看到琉璃的时候,饶是他已经习惯了遮掩自己的秘密,这个时候也险些脱口而出。不过还好没有说出来,否则恐怕就真的很难解释了。 工坊无意之间烧制出来琉璃,实际上也在情理之中。这主要还是因为李荩忱一直在鼓励工坊利用现有的条件对产品进行探索和改进,并且积极研究勘探队伍从南中等地带回来的新矿产。 归根结底李荩忱就是在鼓励工坊的创造性。 创造力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李荩忱想要让巴蜀不再局限于农业,那么就必须要鼓励工匠们的创造力。 李荩忱从来不认为华夏民族是缺少创造力的民族,四大发明以及其余令后人津津乐道的机械创造都足以证明这一点,在创造力上,大陆文明同样不亚于海洋文明。 至于为什么华夏文明最后却逐渐失去了创造力,甚至到了清代末年已经开始到了故步自封的地步,在李荩忱看来这主要是因为缺少足够的外界压力。 在汉唐的时候,实际上华夏民族的疆域就已经拓展到了四面的边界,东边是大海,西边是戈壁和高原,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