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零九章 秋闱,房与杜 (第2/4页)
堂、又比如医院,还有朝廷的一些新政策,也一般以建康府作为试点。 可以说这里就是大汉发展的晴雨表。 对于那些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士子们来说,在建康府自然应该能够看到和自己家乡不一样的东西。 这个不一样当然不是指秦淮两岸的声色犬马、灯红酒绿,而是指朝廷的时政方针上和这里更加交融的文化上。 大汉的科举当然不会是八股取士,所有的题目全部都要和时政相挂钩的,李荩忱并不介意这个时代的人们议论时政,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如果什么都不让人们说的话,那这些话憋在心里,只会成为对大汉的不满,而最终人们很有可能会选择通过暴力的手段宣泄出来,换句话说就是很有可能引发动乱乃至于暴动,这是李荩忱必须要避免的。 而如果人们针砭时弊、说的有道理的话,朝廷当然也可以采纳,毕竟现在朝廷各项新制度都是推翻了原本的制度重新制定的,必然会有很多缺陷在,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百姓的心中自然也有一千个意见,从中遴选出来能够采纳和改良的,自然就能够填补上朝堂中人制定政策的时候想不到的窟窿。 当然了,广开言路也是有程度限制的,否则天下所有的百姓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叫唤两句,甚至往往还都自相矛盾,那李荩忱岂不是自己找麻烦么,到时候应该听谁的、不听谁的,将会成为大问题。 所以这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