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_大明嫡子 第86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868节 (第2/6页)

都不太可能有水患的澧水河修筑河堤,但为了防止宣慰司境内的百姓去往大庸县,为朝廷所用。

    宣慰司高层,纷纷采取了同样的办法,征召辖下土人、苗人,参与修筑河堤。

    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但他们很清楚为何要学着朝廷在大庸县的做法。

    所为的就是要和朝廷争夺人丁。

    在城池东南方的山岗上,建有望亭。

    永顺军民宣慰司的土司老爷们,并不住在城中,而是在东边二十里地的土司城。在这县城里,不过是宣慰司同知指派的属官,驻扎在城中管理政务。

    这样的做法,纯粹是属于土司们的习惯。

    而同样的,永顺军民宣慰司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六百年前的唐朝天授年间。天授二年,唐朝以当时辰州的大乡、三亭两县,设置溪州。

    自此,开启了永顺宣慰司的历史政治地位。

    再历经五代十国,宋元两朝。

    到了大明,洪武二年朝廷以永顺军民宣慰司取代原本的永顺军民安抚司,传承自前唐时期的彭氏家族中人,彭添保为永顺军民宣慰司同知。

    永顺军民宣慰使司,在朝廷的政治序列里面,已经属于土司制度中,由朝廷任命的最高官职,乃从三品的官阶。

    下设六个长官司,共辖三州六洞,分别为施溶州、南渭州、上溪州,麦着黄洞、腊惹洞、驴迟洞、施溶溪洞、白岩洞、田家洞。

    永顺宣慰司,更是从前唐开始,便由土人彭氏家族执掌,历经历朝历代,经久不衰。

    不论是哪一姓坐了中原江山,永顺却似乎永远都是彭氏家族的。

    连带着,永顺宣慰司西南边的保靖州宣慰司,也同样是彭氏家族分出去的分支世袭执掌。

    可以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