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子 第584节 (第4/5页)
这就是朝廷新政的一条好处。 从源头定下当官的要求。 想做官?那就得有真本事。 至于说一朝为官,便贪墨渎职,那就得看朝廷往后的自洁能力了。 朱允熥转口道:“朝廷重视文脉课业,国子监祭酒人选,向来慎之又慎,但凡授官,若无大事,几乎常用为之。 孤亦知晓,陛下如此用意,乃是看中所选之人师德。 学子万千,良师难求。 只是为官一方,大多还是想着有所晋升。朝廷也不能看不见大臣功劳,断了大家的晋升之路,就此消磨了这些人的干事心思。 然而还是那句话,良师难求。 此间困扰,不知二位,可否为孤开释?” 山下的监生们不管心中是否愿意,终究还是在上林苑监的官员们注视以及国子监教习们的安抚下,带着农具走进红薯地。 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就算是那些心中满是不愿做那农桑事的监生,望着周围零零散散的锦衣卫以及上直亲军卫,也不敢迟疑。 毕竟在场有不少监生,都是经历过当初由国子监发生的大风大浪和动荡。 开不开课在等不到解翰林的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 不去挖红薯,会不会被砍头才是现在最要紧的问题。 两相比较,一头驴都知道答案。 开挖! “胡祭酒也下地了。” 半山腰上,解缙望着山下红薯地,低声说了一句。 朱允熥顺势继续说道:“国子监要重视,朝廷要更重视教育之本。前任祭酒宋讷干了八年国子祭酒,老死在祭酒位上。朝廷遍寻良师,可若是久困良师于一地,朝廷如何显示公正?” 鸡笼山下的国子监在洪武十五年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