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79 最难熬的冬天 (第3/7页)
阅兵的士兵年龄参差不齐,有了已经满脸风霜,有的还是孩子,估计连十八岁都不到。 但是他们坚定的眼神和有力的步伐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即便最后一个女兵方阵也一样。 这不是简单的阅兵。 这些参加阅兵的部队,在接受检阅之后,就会直接走上前线,面对疯狂的德军。 哪怕这些士兵知道,俄罗斯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候,等待他们的不是死亡就是被俘,他们也没有丝毫犹豫。 “这就是俄罗斯,不管面对多强大的敌人,俄罗斯人永不屈服,我们会击败所有敌人,将他们杀死、埋葬、埋在树下作为肥料——”大胡子这话是宣泄,更是警告。 罗克和温斯顿对视一眼,两人眼神都有点复杂。 再看旁边的戴高乐,他眼里就满满的都是羡慕。 如果法国也有俄罗斯这样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的勇气,那么自由法国也不至于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吧。 阅兵部队使用的武器装备,绝大部分都是由南部非洲援助的。 战争爆发前,俄罗斯的工业实力真没有多强。 美国也一样,美国的强大在于工业规模,技术甚至都不如德国。 另一个时空正是因为二战后美国和俄罗斯瓜分了德国,然后才有了技术上的飞跃。 考虑到后勤因素,南部非洲援助给俄罗斯的武器,尽可能和俄罗斯的武器系统保持一致,连步枪都是莫辛纳甘的7.62毫米口径,这对于南部非洲军工企业来说并不难。 即便南部非洲有强大的工业实力,可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无法生产出足够多的武器。 所以参加阅兵的部队,只有一半拥有武器,另一半连最基础的步枪都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