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45 (第1/4页)
帝奏报搜集全天下医书,分门别类抄写集成册。 又由医书,向外扩充经史子集,甚至工匠各类工具书不妨多多抄写留存,涉及传承秘书若有需要或可由朝廷定价买下。而此类工具书集由在上书写留存传承人姓名,亦算是另一种青史留名。 此提议一出,不禁永平帝拍巴掌叫好,朝廷众大臣也多有褒贬。 厚道的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更多的则是认为谢显这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给自己造势,好大喜功。 盛世著书,乱世……吃饱饭就不错了。 现在大梁说乱世并不现实,但要说盛世那也不是,山河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你有那闲工夫,不如寻思寻思怎么让大梁兴盛起来。 还著书,还不是公器私用,给他家夫人生崽铺路? 不过是扩大了范围而已,穷根究底根源在这里呢。 话是这么说,淮阳王却是第一个站出来响应的,无他,闲的没事儿干,难得有这么好个活儿,又没什么实权在握,皇帝也不至于疑神疑鬼,打发时间呗,反正他有钱有权还有闲。 这是淮阳王自打家宴之后难得的一次冒头,对于本就有心修复关系的永平帝来说,无异于正犯瞌睡就有人递枕头。 哪有个不应的,当下淮阳王领差上任,轰轰烈烈的组织起著书的工作。 谢显把建议一提,就没他的事儿了,甩手自在。 倒是太医书,率先响应此举。 都知道历来战乱最是毁人不倦,多少珍藏古藉,书画文物都是那么毁的。旁的姑且不论,医书从前朝留下来的百不足一,多少稀缺珍贵的案例,教学都没了。 难得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