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_第3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2节 (第5/6页)

路,白雾茫茫十米不见人,再衬着路边的霜花,只看着就寒气透骨。

    江枝和秦氏在车里坐不住,穿得再厚也没用,这湿漉漉的冷感觉整个人都冻透了。

    不光是坐车人难受,就连骑马的人也难受。

    只能等雾气散开才好赶路了,大家索性下马、下车步行热身。

    此时正走在一道山崖边,道宽不过两米,一侧是靠沟雾气茫茫不见底,一侧是石壁,上面有道道褐色印记。

    秦氏指着崖壁上一根用粽皮包裹的大竹筒道:“我知道这是啥,这是盐水管!是从盐井送往盐棚的。以前我娘家那边就看到过!”

    巴郡产盐,盐井分布也广,甚至还总结出“嘴对嘴,长流水;湾对湾,打不干”“山嘴对山嘴,必定出盐水”等准则,找到含量丰富的盐卤层。

    在一个地方打出含着低浓度盐份后,若当地晾晒条件不好,就会用竹筒把盐水送到其他地方浓缩。

    道路难行,就会在山间崖壁上打上栈板架起竹筒,把盐水从深山里的盐井中引导出来。

    长年累月从竹筒缝隙处滴漏的盐水,把石壁腐蚀出大块褐色。

    此处有盐管,就说明前方盐场快到了。

    兵乱时,徐家村这边官道沿途受灾最重,也是因为这边有好几座官盐和私盐盐井。

    随着雾气渐渐消散,一座高大的盐棚就出现在距离前方官道不远处的平地上。

    不过四周都是粗木围栏,不让人靠近,但能清楚看见盐棚旁边的畜力水车,和顶端那个大木箱。

    盐水从下方的盐池被水车带到高空的木箱里,然后再从上方斑竹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