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3节 (第5/6页)
两间,基本上家家要修。 大家都知道机会难得。 冬季本来就是巴郡修房的时节,忙碌的一年里,这段时间庄稼暂时不需要多管。 雨水也是最少的季节,蒙蒙细雨打不湿衣服,干起活来不冷不热,每家人早就盘算好自己能修几间。 最主要的还是官府开始修驿站,就意味着砖石木料要送来了。 “好,既然大家都要修房,我有一个建议,那就把各家附近的坡坎垒起来,多堆出平地。 那些城里的房子一排一排的,走路也方便。 我们这种山里,想摆整齐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把各家门前修好,至少走路要方便。” 在巴郡,因为土地的问题,人群是以大散居,小聚居方式生存。 每处聚居地能修房的宅基面积不同,根据地势的高低不平,各家各户的房子也是造型各异。 在稍微宽敞的平地可以修建成“三合头”。 也就是正房两边再延伸出两通拐角的偏房,呈凹字形,中间是一块地坝。 正房中间为堂屋,两边是卧室,而拐角出去的偏房就是厨房,柴房、猪圈和杂物间。 这类“三合头”小院一般不建大门和围墙,而是由一片竹林掩映着,可以满足每户人家的隐私和通风。 若是遇上地基狭窄,就没有正统的建筑概念,不再刻意修建“堂屋”“厢房”,而是随坡就坎,随曲就折,只要功能上满足生活的要求,一切都随心所欲。 两种风格的房屋在巴郡随处并存,怎么修都是根据地势和环境选择,归结起来就是庇护安全的同时,一要通风,二要能避雨遮阳。 现在,徐家村也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