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15节 (第3/7页)
当时苏辙的谪所似乎也遇到了一场瘟疫,苏轼同样将药方交给了弟弟,苏辙照着法子“遍谒病家予之,所活无数。”】 “做得好!” 张仲景抚掌大赞:“医者一方而活人,藏着掖着反倒贻误百姓性命,苏轼宁愿违背诺言也要传方与世人,可见仁义,可见不同流俗!” 东晋。 葛洪也对苏轼的做法赞赏不已:“方子授予需要之人,比留在纸上、藏于高阁更见功德。” 北宋。 苏辙笑着拱手:“多谢兄长相助。” 苏轼连忙摇头将人拉了起来:“这是说的哪里话?良方本便要济世,况你我是兄弟,又同为民牧,安有见百姓受疾疫而坐视不管之理?只不知这药方是何人所赠,既为同乡,应也是眉州人士吧!若是能寻得,我须当面求谢!” 另一边。 巢谷的儿子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父亲,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这圣散子是爹您的方子吧?你连我都不舍得给给了苏轼?!” 被自家儿子贴脸控诉的巢谷:…… “给我闭嘴!” 【第二次是在杭州。那年恰好碰上饥荒和瘟疫并起,苏轼干脆支起药棚给百姓熬煮汤药,还把感染的人都集中在一起,请精通医术的僧人来施药护理。大家觉得眼熟吧,这不就是宋代办的方舱医院嘛!苏轼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安乐坊,是古代第一家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真的,居功至伟。 第三次发生在惠州贬所,苏轼的抗疫履历再添一笔。他真是,经验丰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