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春深_分卷阅读68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84 (第2/4页)

“一指可拈物, 二指可夹物, 但若要稳妥, 却至少需要三指。此乃配合制衡之理。”

    他手指舞动,轻轻捏起茶盏, 不急不躁:“即使我一掌使五指, 还有这第四指使用极少, 不甚灵活。可想而知,二府的政令抵达州县乡村,又会变成如何?因此, 正如和重你所言,治国才需以法令为盾为框为地基。但法治能不能治好,全靠执法之人。人治固然不可凌驾于祖宗之法之上,法治离开了人,亦是空话。若说君主为头颅,万民则如腿脚,法理就是皮rou,可这血脉骨架,则是诸君。缺一不可,相辅互成。”

    赵栩深入简出又极好理解的一番话,说得众人心潮澎湃,就连孟存眼中也不仅露出孺慕之色。苏瞻吸了口气,沉思不语,皇帝对于皇权和相权之间的微妙关系显然掌握得极有分寸,自己所谏只怕也在他意料之中。

    “依陛下所见,杨相公败在何处?”苏瞻忍不住问道。

    赵栩笑道:“杨相公之败,不止败在和重所言的几点,还败在以朝廷之手替代了民间之手。”

    赵昪眼睛亮了起来:“臣愚钝,只知道市易务、官商、官贷是为朝廷之手,请陛下赐教为何取代了民间之手便必败无疑。”

    “吾年少时曾与太初游于河北路诸县。农夫耕种,丰收时卖粮存银,欠收时或请减租、或相互借贷、甚至不得已卖地。各县各州各路皆有民间自行调节,十分灵活,因为人人都求自保。然青苗法推行后,有朝廷常平各路,粮贵平价,粮贱贵收,农夫既不能多存卖粮钱,也没了天灾的压力,勤劳者不能多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