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8章 调研工业园区 (第4/7页)
就开工了,从早上8时干到下午6时多,给公司搬迁木板和设备,一天拉3车,每车能赚400元。” 看完二期后,陈德明对镇北工业园区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对园区发展模式和理念高度认可,表示未来可期,他会持续关注园区的发展。 上车后,王鸿涛说:“陈书记,咱们现在返回一期,我们利用了一个标准化厂房举办电焊工培训班,正在授课。” “我对你们这个订单式培训很感兴趣,如果切实可行,可向全省推广!你简单说说订单式培训取得的成果吧。” “陈书记,订单式培训的想法来源于镇北庞大的外出务工队伍,2013年镇北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了15万人左右,月收入基本在3000元左右,而且还有背井离乡,抛下妻儿老小,适逢镇北工业园区蓬勃发展,用工需求急剧增加,而各种技工的短缺极为明显,所有我们征集了企业的用工需求,签订了2600份用工意向,征集到52000余工作岗位。并针对企业急需的电焊、维修电工、热处理工、钳工、机修钳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镗工、车工等40余个技术种类,举办了41个培训班,实行免费定向培训,培训期间每人补助15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截止目前,经企业认可,已经上岗了8500人,全部为技术工种,最低月工资达到了5500元,实现了企业与务工人员的双赢。” 陈书记问道:“镇北有什么大的培训能力吗?几万人的集中培训,场地都很难解决吧。” 周希书记笑道:“对于这个培训班,镇北甚至占用了各县的培训场地,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