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三章 要剪萑苻靖一方 (一) (第4/7页)
扭八歪的叫花子,其中一位的脸上还露出了一丝笑容。甭说了,这捆人的法子就是他的主意! 话说明清时代的“捕快”群体其实是两类人,分别被称为“捕役”和“快手”。捕役专司缉盗,类似于后世的刑警,设有总捕头、捕头、捕役以及白捕,其中白捕就是临时工;快手虽然有时也会协助捕盗,可他们的主要责任是征粮。两者虽然经常会被合称为捕快,但绝不是一回事。… 由于宁海州军管会里暂时没有擅长捕盗破案的人,所以昨夜接到哨卡报告后,便临时从城内征召了两名曾当过捕快的人。两人中年纪大一些的叫曹贵福,三十出头,曾经是捕头;另一人叫郭玉,今年才十九,以前是捕役。 曹贵福在宁海州很有名,此人善于缉捕盗贼,通过观察人的形迹,常常能够发现一般人难以发现的破绽。郭玉是个愣头青,只不过承袭了他父亲的位置,又使了银子,这才年纪轻轻当上了捕役。 别看清代捕快的社会地位不高,一年的工食银才六两,可自来都是奇货可居的职业;而且很多秘密教门的头目都是出自捕快群体,比如林爽文,还有之前被徐寿南审出来的段文经。 在登州府这样海贸发达的地方,且不说什么抄抢家私、豢贼分肥的下流勾当,单是每月默认收取的规费和陋规,一个捕役每年就能到手几百两银子,捕头和总捕头能拿到上千两。 曹贵福和郭玉这两人在捕快里名声还算可以,当然该拿的钱也拿,但不干坏良心的事;比如欺男霸女和贼捕坐地分赃就从不沾惹。 二人自从北海军打下宁海州后便一直躲在家里,生怕新朝的大人们拿他们这些人作筏子,落个抄家的下场。昨晚军管会的人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