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六百零一章 满清的灭国之战(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零一章 满清的灭国之战(二) (第5/7页)

几个投降的家伙携带用藏汉两种文字所写的檄文,分别通晓廓尔喀各地头人,限期来阳布听从发落,否则将遭到严厉的惩罚。为恐夜长梦多,横生枝节,摄政王巴都尔萨野则在关押了三天后,被几名乾清门侍卫带兵押往了济咙,等待乾隆的发落。

    至此,这场从福康安轻骑入藏,前后持续了七个月的灭国之战终于进入了尾声。至于那位十五岁的王子巴哈都尔闻讯后逃往了巴特那,找英国人求救去了......

    1792年9月下旬,由雷神号和两条三桅机帆船组成的船队自马德拉斯出发后,经过了十几天的航行,沿马尔代夫向西越过赤道,经塞舌尔群岛向南途经毛里求斯,最终抵达了法国人在南印度洋的大本营--波旁岛,这里在另一时空中的名字叫“留尼旺”。

    不过当他们抵达圣丹尼斯港的时候,船队的规模已经从三条变成了七条,其中有四条都是在马尔代夫以西靠近阿拉伯海附近俘获的双桅海盗船。

    自从邓飞他们出了孟加拉湾进入印度洋后,随行的法国商人和军官便提醒他要注意海盗。

    话说从十七世纪末开始,马达加斯加北部的安通吉尔湾和南部的多凡堡就成了印度洋海盗的避风港。比如鼎鼎大名的“基德船长”、亨利·埃弗里、以及托马斯·图都曾将安通吉尔湾和圣玛丽岛作为他们的行动基地。不过从1720年开始,欧洲海盗们的黄金时代便进入了尾声,眼下印度洋上的海盗主要是阿拉伯人。

    这伙海盗的头目是一个叫贾拉赫玛的家伙,手段残忍,性情凶残,手下人数高达两千多人。他们以阿拉伯半岛上的霍尔哈桑和安通吉尔湾为基地,常年在印度洋、红海和波斯湾掠夺过往商船;丝绸、布料、香料、珠宝、硬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