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六百一十五章 巴城三大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五章 巴城三大事 (第8/9页)

非常容易摔碎的铅币。

    万历初年张居正推行钱法改革,由此也导致银进钱退,大量贬值的劣质、弃用的前朝铜钱通过闽南的民间私钱铸造系统流入了爪哇,等华商们发现当地铅钱才是主流,于是又私铸了大量铅钱投入到东南亚。

    1600年荷兰人的船队抵达安汶岛,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范维尔堡后,这才认识到由华商深度参与的铅币体系对VOC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荷兰东印度贸易的出发点是要绕开葡萄牙的网络,从亚洲直接进口香料。然而他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是,华人也在东南亚大量收购同类商品,而且还可以利用特有的钱币“低价”收购胡椒。

    因此,如何把胡椒贸易的主导权从华商手里争夺过来,便成为了17世纪初VOC的首要议题。

    在最初的十多年里,VOC以及同时期到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直处于下风,华人铅币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因为荷兰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带到万丹的都是银币,但是爪哇市场流通的却是华人的铅币。当地的胡椒种植者是按照铅币计算价格,而且也只有当地的华商才有能力带着铅币深入内地,去采购胡椒。

    缺乏当地人需要的铅币,也缺乏华人的当地网络,VOC以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屡屡吃亏。他们被迫拿着大量白银到华商那里兑换铅币,然后拿着铅币去收购胡椒。在这一过程中,华商不仅用铅币从当地人手里换到了胡椒,同时还用铅币从两家欧洲人的东印度公司那里兑换到了大量的白银。

    于是铅币成了华商的特洛伊木马,使得他们在这场围绕胡椒、铅币、白银所展开的贸易战中占尽优势。这也使得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