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五百七十七章 震惊和绝望的交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七章 震惊和绝望的交织 (第4/8页)

,甚至有十五六丈者。四围高下皆有小孔以资瞭望,以施枪炮,险要尤甚之处设碉,倍加坚固,名曰“战碉”。

    这种碉楼用三磅炮打上去最多就是打穿石墙,劈山炮更是没戏。别说清军了,就算同时代的欧洲军队来了,一样会打的灰头鼠脸,损失惨重。

    到了第二次金川战役的时候,清军枪炮乃至火药包炸弹一齐上,仅西路军每天的火药用量就是万斤。因为地形的问题,很多地方都无法用火炮平射,只能先建高台,再将把火炮吊上去对轰。这就跟炸碉堡一样,一个一个碉楼的打,稍一炸塌就得冲上去近战。

    最后清廷无奈,只得动用本时代的灭国杀器“冲天炮”,也就是攻城臼炮,这才见一座碉楼就灭一座。

    两次“大小金川战役”对清军的作战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步骑兵方面,因地形限制,战阵难以展开,且对手亦非堂堂正正之师,因此对单兵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之后健锐营的训练科目极多,几乎无艺不学。

    也正因如此,相较于射速,单兵火器更强调射程与威力,抬枪的出现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而在炮兵方面,在草原大漠等开阔地带杀伤力极大的重炮于山险之中如同废物,其威力不及劈山炮,轻便又不及抬枪,于是逐渐被边缘化。

    海滩的试射场上,几个大内侍卫看的抓耳挠腮,之后则纷纷在试射员的指点下使用武器。此时,孔绍安无意中发现,和琳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怎么说呢,就像当初自己得知meimei患病时的那种表情......

    货物装船期间,和琳在和孔绍安办理交接手续的时候,趁着四下无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