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七章 决战西爪哇(一) (第5/8页)
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大规模生产,各个据点都有大量存货。木炭在任何地方都不是问题,硫黄在很多有火山的岛屿上都有,硝石只需要粪便和鸟粪发酵就能获得,炎热的气候使发酵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并且产品质量远高于欧洲生产的火药。另外爪哇岛遍布的河流,也为磨制火药粉的水力磨坊提供了便利。 身处第一线率领仆从军的何喜文直到此时才明白,北海军的正规部队为什么每次作战都跟砍瓜切菜一样,纪律严明不说,武器上优势太大了! 眼看天就快黑了,仆从军四个营的兵力还在西萨丹河东岸止步不前,他随即跟指挥部请示,在经过赵新同意后,两辆装甲车带着轰隆隆的声音来到了距离黑堡两公里远的位置。当两门30毫米炮开始喷吐烈焰,将黑堡上的各处炮台炸的火光迸射,城内的守军顿时感到世界末日降临,许多本地人甚至跪在地上对着卡利巴西清真寺的圆顶不停的祈祷,完全没了战斗意志。 当厚重而且包着铁皮的城门仅用了两分钟就被炸塌后,两个排的仆从军发起了试探性进攻,谁知都到了城门前,城墙上也没人开枪。何喜文见状便命令两个营的仆从军冲进城内,结果就看到跪了一地的本地人。 夜幕降临时分,何喜文进了城,那位坦格朗摄政王竟然带着自己的一群妻妾子女跪在宫殿门外,向他表示归顺,言谈间还表示想瞻仰一下北海军的“巨炮”。 巨炮?何喜文心说就那小臂粗的炮管子,虽说威力很惊人,可怎么看也算不上“巨”啊。 在之后的交谈里,他这才从翻译口中得知,原来在东南亚的文化中,火器被统称为“Bedil”,它们不光是一种武器,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