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六百三十七章 余心之所善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七章 余心之所善兮 (第6/8页)

之事已经刻不容缓,仓山公和瓯北公那里等着回信呢。”

    赵新问道:“那您看是开乡试呢还是开府试?”

    汪中道:“府试怕是来不及了,乡试可以。”

    两人所说的府试是考秀才中的一关。清代的科举资格考试被称为“童试”,一共有三关,县试、府试、院试。如果只过了头两关,就只能叫童生;三关都过了才能升级到生员,也就是秀才;院试要是没过,好吧,一年多后回见,还有场科试等着呢。

    满清治下的“童试”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县试连考五场。通过后到了四月就要进行府试,连考三场。到了院试就要由一省学政主持,考两场。之前说刘墉和焦循的师生关系,就是他在江苏学政任上主持院试,录取了后者。具体到乡试,虽然也是三年一次,不过因为一般是在八月举行,所以说时间来得及。

    赵新想了想对汪中道:“我觉得不必非要秀才,童生要来也可以,分成两个考场就行。联络江南士林的事由您来统筹安排,我让情报局全力配合,有什么需要您可以直接找王长生。山东那里我会让孔绍安通知各地军管会,要参加的发船票,坐船来就好。咱们先估算一下人数,最晚要在五月底定下来,好让民政提前修建临时住所。”

    他停顿了一下又道:“咱们也没必要搞三年一试,每年都可以考。多给些机会嘛。”

    “汪某这次专程来面见殿下,还有一事,就是关于贡院。汪某以为,北海镇既然开科举,广纳天下人才,理应建一所自己的贡院.”

    汪中随后布拉布拉的说了一大堆,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