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五百六十三章 来了都是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三章 来了都是客 (第7/9页)

新听了乌龙的翻译,同情的拍了拍对方的肩头,随后又问道:“你们现在梅花鹿饲养搞的怎么样?”

    “这个好!”四十多的乌布力道:“我养了十多头梅花鹿,去年光是割鹿茸卖给北海商社就赚了不少,今年打算把家里那几头犴都卖了,专养梅花鹿。”

    此言一出,达瓦和那彦卓的脸上都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要不是家里驯鹿太多太难伺候,他们也想定居下来养梅花鹿。这两年边民割下的梅花鹿茸都是由北海商社统一收购,然后再由贸易部卖到南方和岛国,有多少要多少。

    《本草纲目》上说,鹿茸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从古至今都是名贵药材。

    赵新对鹿茸起初一点都不懂,还以为什么鹿茸都一样呢。后来有一次在沈敬丹家吃饭时随口说了几句,结果让正好来串门的吴显宁给上了一课。他这才知道鹿茸讲究的是个嫩,骨质越少越好,而梅花鹿的茸骨质最少,药性也最好,马鹿次之,驯鹿最差。

    以前由于满清对东北封禁,鹿茸在南方的供应量并不大,于是便有药贩子用陕甘一带的马鹿茸冒充梅花鹿茸来卖,吴家的药房就曾上过一次当。后来吴显宁在黑龙江城主持诊所时,听说索伦人有养驯鹿的,就让人割了点茸来,谁知给病人一试,药性比马鹿还不如。

    赵新对达瓦和那彦卓道:“听到了没?你们何必非要养犴,养梅花鹿不是更好?况且下山定居每家还分五十亩地,民政给你们发种子发工具,水渠都帮你们修好了。”

    达瓦听了只是闷头不语,叫他放弃几十头犴,实在心有不甘。而那彦卓犹豫了片刻,终于壮起胆子道:“官爷,我说句不好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