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473章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3章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7/9页)

的?”

    ……

    完成运送盐、粮事项。交割完春季的收支后,子贡小心地询问道:“宗周的国学有小学、大学之分。不知司寇的育才之校里有没有大学?”

    无恤瞧了他一眼,自然之道子贡作为势力里的孔门弟子之首,这句话当然不是随便问问的。

    但他希望子贡能在商言商,不要搀和进这淌浑水里来,于是他便笑道:“暂无,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化是见效最慢的。放眼西鲁,早年的乡学基本都名存实亡,所以只能从最基础的开始,等过上三五年,培育出一批年轻人再说其他。”

    其实赵无恤有话没说全,在他和张孟谈的谋划下,大学肯定是要办的。因为官学的目的很明确,弟子们是为了将来能入仕当官,没有私学掺杂了那么多理想和学术。但光靠小学教授的这些基础知识,只能培养出低级的邑吏。却不能有更高一级的人才。

    所以在他的设想中:“国人之子十岁入小学,学四科。长于骑射、五兵者十五岁可入值黑衣,不欲参军者十五岁学于大学。称之为俊士。俊士行冠后受考察,的确有才干者可以为吏,表现优异者再由吏转为官。”

    春秋之时,官与吏还没有后世那么泾渭分明,孔子从区区小吏混到大宗伯、中大夫,走的也是这样的历程。

    这是在仿照宗周时已经有雏形的荐举制度,但是,经过层层筛选,真正能进入大学的国人子弟。毕竟是少数,但却也是和士人崛起一同打破血缘宗法世袭的重要武器!而且赵无恤打算让文臣武将的分家早些来临了。毕竟随着发展,需要专业化的官僚。出将入相也容易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