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681章 孔子在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1章 孔子在宋 (第4/5页)

失国霾卜,不为世人所知,只能躺在此处蒙尘。”

    孔丘也默然无声了,两位老者走在来自大邑商的古老历史中,足音回响在偌大的陵墓里。历代殷商帝王询问天神的卜辞静静躺在这里,冷冷地注视着他们。

    等回到地面后,孔丘遗憾地说道:“这些卜辞虽然凌乱繁杂,却是一窥殷商早年礼乐的一扇窗户,可惜那些文字我不能识别,敢问太史,宋国可还有认识古字的人?”

    微太史回答道:“这些殷商古字离仓颉造字不远,比划古朴,今人难以辨别,就算和大邑商末年的字形也有很大差异,所以仅有少数年迈的巫祝才能掌握。仲尼若有心解读,不如去毫社处求教巫师……”

    孔丘一愣,笑了笑,却没有说话。

    ……

    孔子虽然求学之心很强,但他却没有立刻去寻找能解殷商古文的巫祝。

    因为宋国的巫祝在他眼中,恰恰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者”。

    在宋国也呆了大半年时间了,孔子却发现在这里虽然能容许他停留,生活也比在莒国时好了不止一分,但他的“道”却无人肯听。

    宋公幼弱,朝政由是司城乐氏和皇氏把持,他们都在有意效仿赵无恤在鲁国的做法,对孔丘尊敬有加,却听不进他只言片语。

    这是肯定的,宋国人十分执拗,对周礼那一套,本来就不太感冒,反而对孔子作为殷商后人如此推崇周礼表示很不理解。

    面对质问,孔子只能如此解释:“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故吾从周……”

    这句话没几个人能听得进去,他的那套在宋地没有生存的土壤,反而是宋国越来越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趋势:公女南子权势极重,已经到了妲己那种“牝鸡司晨”的程度!

    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