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2章 子贡一出 (第2/6页)
有心引导,说不定在他有生之年,还能听到“天道之下人人平等”甚至是“天道之下万物平等”呢! 所以在埋了那么多陷阱后。他并不担心天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会扼杀掉百家争鸣。 此教本就是以道家哲学为基础构建的,与老庄思想可以自洽,也不知老子知道后是什么表情,会不会骑着青牛杀上门来。 墨家就更不必说了。发源于宋地工匠人群的墨家本来就提倡明鬼。墨子认为春秋战国之所以天下大乱,是因为大家对鬼神存在疑惑,不相信鬼神能够赏贤罚暴。假若天下的人们一起相信鬼神能够赏贤罚暴,做事情就会有敬畏,就会有底线。那么天下岂能混乱呢? 赵无恤只是将这一思想提炼出来了,若是再过上三四十年,宋国多了一位名为墨翟的天道教信徒,他一点不会奇怪。 至于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的儒家思想也仅在那占总人口百分之一的士大夫里传播。哪怕到了宋明,朝廷还是********,皇帝拜着天地,宣传着天命。底层民众依然该咋咋,一边拜着土地神、佛陀、太上老君、关二爷,一边还拜着孔孟。甚至是基督耶稣,只要对现实生活有用,他们都会欣然接受…… 何况在赵无恤的规划里,天道教的主要传播区域是齐、吴、楚等秦汉王朝离心力最强,巫风yin祠一直延续到千余年后的地区。晋鲁等国的国情则不一样,在这些士风渐起的国度,反倒要将鬼神偶像牢牢压制,提倡对“天道”本质的探索即可。 “不积跬步,则无以至千里,首先要在宋国主要城邑建立庙宇。设太极祭坛,让信奉yin祠的民众归附。在培养巫祝时,除了要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