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0章 诸神的黄昏 (第4/7页)
从自然崇拜中发展出了天神崇拜,在众神之上出现了至上神。殷商称其为“帝”,到了周人崛起,周公对宗教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则称之为“天”! 殷人的“帝”是一位高高在上,对下界不屑一顾的人格神,他威严肃穆,喜怒无常,令风令雨,降堇降灾,使人恐怖畏惧。 周人的“天”则更接近一个温和的自然神的形象,它不仅蕴涵自然,而且在暗中cao纵、支配着社会上的一切事物。同时也融合了周人的伦理道德,“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它只保佑有德之君,暴虐之君将失去天命。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正如这句话所言,和****不同,周人的宗教观,始终把人放到了重要的地位上。 用后世的话说,人文主义精神开始萌芽了,这是巨大的进步。周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到了春秋战国,姬姓周人虽然“以德配天”,经常把天命放在嘴边,还自称为“天帝元子”。讲究敬天法祖。但他们中的进步士人,却开始脱离鬼神的笼罩,开始寻求自身的可能性。 随国大夫季梁所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郑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 周太史史嚚则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承认主宰之神“天”的存在,正所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但他又提倡以人为本,“未知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