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贼:系统零基础指导造反_第114章 开科取士(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章 开科取士(上) (第3/5页)


    当然,考不中的士子也可以选择在下邳的官学中进修,来年再考,大都督府会负担他们的食宿开销,并每月发放例钱。

    天下为之震动!

    要知道,曹魏开创九品中正制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的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九品中正制的主要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如今的宁朝,门阀政治达到巅峰,在中正的评议中,所重视的只是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须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选拔人才彻底唯出身论。

    更别提武将的提拔有非名门出身不得升任将军的规矩了。

    而下邳的文武科举无疑是打破门阀士族对官场垄断的创举。

    名门世家对下邳的科举考试口诛笔伐,怒骂萧铮离经叛道,蛊惑人心,并严令家族子弟不得参考,否则不论亲疏一律逐出家族。

    尽管天下士族掀起了对下邳科举的反对和抵制,但是对于寒门士子和武人而言,这种以才取士的机会十分难得,尽管朝廷三令五申、州郡官府横加阻拦,但还是无数寒门士子和武人疯狂涌入徐州,涌入下邳。

    甚至还有一些自感前途无望的世家偏房子弟,宁可背弃家族也要前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