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贼:系统零基础指导造反_第204章 丰收时节(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4章 丰收时节(上) (第3/5页)



    民间如此,就是很多地方官员一样态度并不是很积极,尽管萧铮亲自在下邳城外设宴,让他们见识过三样新作物的模样,以及让他们亲口尝过它们的味道,但是最重要的亩产量,虽说萧铮说得天花乱坠,耸人听闻,但归根结底都是萧铮的片面之词罢了。

    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官员对于推广新作物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毕竟不积极推广大不了被萧铮削职为民罢了,但若是因为推广新作物造成大量百姓饿死,自己是要在史书上遗臭万年的。

    别说他们,就连新作物的狂热拥护者,户部尚书杜畿,一开始也是有事没事就去下邳城外屯田卫的土地转转,看看新作物的长势如何,可是马铃薯和番薯都是生长在地下,玉米也没开始结棒,虽说绿油油看着长势喜人,但是只要一天不收货,杜畿心里总会犯嘀咕,你行不行呀,细狗……不是,是新作物。

    不止是地方官员和杜畿心里犯嘀咕,萧铮自己心中多少也有些没底,毕竟他虽说向其他人报亩产量的时候折半报的,但他也不知道,离开了后世的育种、化肥、农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加持,这三样新作物的产量还能达到后世的几成。

    毕竟,这个时代的小麦亩产量大多是50-120斤,而后世的小麦产量是800-1200斤,相差整整十倍。而这个时代的水稻亩产量大多是两百多斤,而后世的水稻产量是600-1200斤,相差了整整三到六倍。

    抛开杂交育种的因素不谈,也可以看得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化肥农药对作物的产量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萧铮真的担心马铃薯、玉米和番薯的产量会远远低于预期。

    反正,有时候萧铮只能强行安慰自己,哪怕新作物的产量只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