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回归 (第3/5页)
大棚以及养殖业之外,酿酒厂、农产品深加工工厂,以及饲料厂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村里的果木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除了之前的枣园之外,还有新的桃园、梨园、核桃园,甚至很多山头都种上了草药,更别说这几年村里新建了不少的厂子,有制衣厂以及保健品厂等等。 随着之前委培生的陆续会来,村子里年轻领导层的成长,赵舒城逐渐将很多的工作都让这些人去做,自己只是把控大方向的发展,转而开始带着村里开始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的产业。 不过赵舒城最的,还是村里的农业,尤其是大棚这边,毕竟他很清楚,那些工业未来需要面临的竞争有多么残酷,反而双水村的农业如果发展的好,这是一个长久的饭碗。 从滴灌开始,逐步发展无土栽培技术,让大棚的空间利用更加合理,也能让单个大棚的产值更高。随着跟更多的农科院、农业大学合作,双水村大棚的科技含量跟瓜菜的质量不断提高,逐渐跟一般的大棚拉开差距,更是逐步达到了国际蔬菜种植的同步水平。 甚至因为实行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双水村的高品质蔬菜甚至远销海内外,为村子里带来更多的利润。 赵舒城早就已经不稀罕财富了,所以一直都坚持村子发展集体产业,毕竟这些钱自己又带不走,村里每年的分红足矣让赵舒城一家过上很好的生活。 赵舒城当然不满足于双水村的现状,不过他辞去了村委会的工作,反而又开始折腾起来。 不光是跟省城的大学合作开办了一个芯片研究中心,更是忽然涉足一些化工产业。不过他没有在双水村开设这些企业,反而是收购一些资不抵债的外地公司,然后带着双水村的管理团队直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所以双水村虽然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