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一千两百七十五节 不教胡马度燕山(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两百七十五节 不教胡马度燕山(2) (第6/7页)

德二年后,天子就下令:边塞屯堡,皆需储备三月以上的粮食和饮水!”

    “唉……”渔阳诸将和县令们都羞愧的低下了头,叹着气。

    阳时则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这都是俺们的罪过!去年,渔阳遭了旱灾,粮食歉收,百姓饿殍,俺们没办法,就瞒着张郡守,各自从军塞里拿了粮,平给了百姓,本来想的是,等今年安东的麦子熟了,就去要一点帐……”

    “帐?”李广有些不解。

    阳时却是骄傲的道:“当初安东大开发,移民从渔阳、右北平过,俺们可是借了许多粮食的,说好了要还的!”

    “哪成想……这匈奴人迟不来,早不来,现在来了……唉……”说着又是长吁短叹。

    渔阳的粮食产量本来就少的可怜,很多地方亩产只有一石……

    甚至更少……

    这也是以前渔阳守军饿肚子的缘故!

    想当年,今上没即位前,渔阳地方莫说是士兵了,就是他们这些校尉、都尉甚至县令,也不是没饿过肚子,特别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饥一顿,饱一顿那是日常!

    也就是当今天子即位后,开始补贴边塞驻屯的军队。

    还从各地调粮过来,让士兵们总算能吃一顿饱的。

    再加上国家政策开始向边塞倾斜,边塞地区的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全部从原有基础上减半,而缺少的部分,则直接走少府的帐,从盐铁利润和铸钱里出。

    这才让包括渔阳在内的边塞的民生和经济开始慢慢发展。

    但即使如此,这些优惠政策,也无法立竿见影的起到效果。

    而渔阳地方寒苦,土地贫瘠,水利设施严重缺乏,这些都是一时半会改变不了的客观现实。

    所以,一受灾,整个经济和社会就会崩塌。

    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