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节 见闻(2) (第4/6页)
用类似的设计和程序。 只是,这个过程,外人根本不清楚具体细节。 司马迁只从他人口中得知,都护府每次公议的与会者,都各不相同。 都护府的官员,似乎有一套用于遴选与会者的制度。 涉及商人,就找商人中的代表,涉及地方,就邀请地方贵族、官员,涉及民政,就邀请三老与知名长者。 整个制度,处处都体现着杂家思想的影响和渗透。 读过《吕氏春秋》的司马迁,当然清楚,这是用众和众智思想的结晶。 但问题是…… “此制度,恐怕难以长久……”司马迁在心里感叹着。 要严格且恪守这个制度,需要都护府的都督有容人之量,有广阔胸襟,能听得进意见,还得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铁腕而果断的决断。 更必须有着超常的魅力和影响力,可以说服和劝服那些不同意见者。 尤其是都督本人,必须可以克制自己的**…… 但能够做到这些要求中的任意一点的人,本就已经很少,而全部做到的,则无疑是凤毛麟角。 “新化候,真英雄哉!”司马迁不禁感慨着。 那位已经去职,前往长安的新化候,薄家的外戚,一回到长安,恐怕就会给长安带来截然不同的变化。 这让司马迁期待无比! 但同时,他对安东都护府的命运,也开始了担忧。 因为司马迁明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类似的事情。 前任刚刚历任,继任者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大展拳脚,将他留下的东西,尽数推翻。 结果……是灾难。 前任的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