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节 儒墨和解 (第2/8页)
于天子。(墨子。尚同) 孟子捡起来,擦了擦灰尘,稍微改了一下,就变成了君仁臣义,君民同乐,天下定于‘一’!所谓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就是这么来的。 但其实,墨子也是抄的别人。 这个别人就是管仲。 管仲才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阐述并且提出了相关大一统思想和理论的人。 所谓: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治之至也。 在这个基础上,管仲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治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治也。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治也。夫令不高不行,不专不听。尧舜之民非生而治也,桀纣之民非生而乱也,故治乱在上也。 并且还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 这就是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政策! 是的,在秦始皇之前几百年,管仲就已经提前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明确要求书同文,车同轨,兵戈同制,度量混一!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其实诸子百家一大抄。 但读书人的事情,能叫抄吗? 应该是借鉴,是发扬光大! 所以,吕不韦也厚着脸皮,把儒墨的主张合在一起,宣称: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一则治,两则乱。 荀子一看,尼玛你们都抄,我也来抄抄。 于是,就有了荀子特色的大一统: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揔也,民之父母也。 而公羊派作为后来者,很明显就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前面的先贤都已经把路铺好了。 他们只需要顺着已经被实践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