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一千一百四十五节 经济(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节 经济(2) (第2/5页)

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税赋来源以及更多的兵源。

    而在土地方面,就更可怕了。

    过去六年,郁夷的土地,虽然总额只增加了不过数千亩。

    但是,土地质量却大大提高了。

    上田的数量,几乎翻了五倍,从过去的七千余亩,暴增到现在的接近三万亩,而中田的面积,也大大增加了,从过去的五万余亩,增加到现在的接近七万亩,自然,下田的数字,减少了几乎三分之二,只有不过两万亩了。

    这个数据的变化,表明了,郁夷当地的农业经济和发展,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此地肯定将成为汉家粮仓。

    年产粟麦数十万石。

    不仅仅可以养活郁夷百姓和郁夷越来越多的孩子,更可以每岁转输国库数千石田税,甚至还可以售卖数万石粮食给少府!

    而假如刘彻没记错的话,在六年前,郁夷的财政每年都是入不敷出。

    官府甚至没有余财修缮水利,只能用着那些老旧但已经不堪重负的水利设施。

    当地的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山地也多,粮食产出,越来越少,以至于亩产超过两石的上田,加起来也才七千多亩。

    这么点粮食,根本养不活人!

    刘彻的思贤苑的百姓,最初就有超过三成是郁夷人。

    但在现在,不过六年时间,郁夷的面貌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别说大臣们,就是刘彻都感觉惊讶无比。

    要知道,其实今天的汉室,很多郡县,都是无法在粮食上自给自足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