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四百三十八节 司马迁的疑惑(2) (第2/7页)
可以解释世界的多数问题。 就拿这工商之事来说吧。 儒家拒绝‘奇技yin巧’,鲁儒更主张要求杜绝‘机械之心’,防止这些东西污染淳朴的人民。 法家则以富国强兵为宗旨,尽地力之教为务。 两者殊途而同归,都是要求重农贱商。 唯一的不同是儒家的重农,重的是大地主、大贵族这个农。 而法家,则更喜欢,更倾向于扶持中小地主阶级。 但在如今,儒法的理论都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特别是在关中大地上,随着平律的执行以及粮食保护价政策的强力实施。 在事实上,极大的缓解了民间的贫富差距。 至少,让人民有了喘息之急。 老百姓不用再在冬天和春天吃高价粮,而在夏秋廉价的出售收获。 而近年来农业新技术的井喷和推广,也使得粮食产量大增。 在粮价相对恒定和稳定的今天,这粮食产量的增加,使得人民终于能腾出时间,不再必须跟过去一般,只能死盯着土地,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而随着褒斜道工程、龙首渠工程、昆明池工程以及各种其他水利渠道、漕运工程的建设。 特别是褒斜道工程的建设,让大量百姓,第一次尝到了出卖劳动力的好处。 而之后,随着平律颁布,工商业起飞,特别是在关中,一年一度的考举经济和茂陵商业区,就足以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 于是,工坊业兴盛了起来。 大量的百姓,从农民变成了半工半农的阶级。 甚至出现了全职的工人群体。 本来,按照法家和儒家的理论,这样的情况,这样的世界,肯定会出乱子。 但偏偏,什么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