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九百七十节 战争的脚步(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七十节 战争的脚步(1) (第4/8页)

   也就是说,仅能有两百二十万石左右的粮食能运抵前线,供给大军。

    而在现在,在和平条件下,一个士兵(步兵)每年的粮食供给标准是二十石,比农民略高,仅仅够其填饱肚子。

    而骑兵,人跟马,按照一人双马标准计算,一年的粮食消耗,最少是四十石,这还不包括rou食和战马的草料。

    换句话说,三河地区的两百来万石粮食,仅能够五万骑兵一年之需。

    而,这支军队的后勤消耗和青壮消耗,还不被计算在内。

    至于,剩下的那个粮食产区。

    就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广大关中。

    只是……

    关中熟,天下足,早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自太宗开始,关中就从粮食输出地,变成了粮食输入地。

    在刘彻即位前,关中就已经每年需要从关东转输粮食五十万石左右,以满足关中的贵族和长安市民的需求。

    好在,在刘彻即位后,通过提倡和鼓励百姓转种冬小麦。

    并且明和推广了,包括面食、馒头包子在内的多种小麦精加工食品。

    这使得,关中的粮食自给率,大大增加。

    而全新的小麦种植技术和大量的各种肥料(人畜粪便、土化肥以及部分鲸鱼骨粉、鲑鱼骨粉制成的肥料)的应用,以及大量的水利设施和水车的全方位普及。

    使得关中的亩产大大增加。

    尤其是小麦产量,直接翻倍。

    粟米亩产四石,差不多就已经是极限。

    但小麦亩产四石、五石,只是起点。

    上林苑里,少府的农稷官负责的试验田,去年,甚至出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