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节 破而后立(2) (第6/8页)
于是,赵禹恭身说道:“陛下果真要听?” 刘彻跟个好奇宝宝一样的点头说道:“然也!” “陛下,以臣观之,若臣为楚令尹,斩直躬之父,而举直躬!何也?此大义灭亲!”赵禹几乎是毫不犹豫的说道:“如周公诛管蔡,石碏诛其子,皆是如此!何也?杀一贼而安社稷!” 刘彻听了微笑着没有说话。 楚国直躬案,在最开始其实很简单。 就是有个楚国人叫直躬,举报他爹盗羊,楚国当时当政的令尹听说了下面人的报告,二话不说,将直躬处死。(也有说法是直躬的父亲被判死刑,直躬请求替死,令尹准许他替死的行为) 这事情,在战国时代,闹了几百年,儒法黄老墨,几乎全部被牵扯进来。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具体到儒法的观点,自然是儒家说直躬死的好,胆敢告父亲,简直是不孝。 你不死谁死? 但,法家的反应更激烈。 自商君以降,几乎所有人都将楚国衰落的锅往这个案子上扣——为什么楚国弱?因为杀了直躬啊,所以楚国jianian臣多啊!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是战国时期,甚至是现在,区分一个人到底是儒家还是法家仰或黄老派的最好的办法。 你拿这个案子去问他就行了。 支持令尹的,肯定是儒家(当然,不包括荀子学派),反对,甚至痛骂令尹的,毫无疑问是法家,觉得令尹和直躬都错了的,是黄老派。 保证一抓一个准,一问一个灵。 “三北案呢?”刘彻收敛笑容,问道。 “回陛下,若臣为鲁卿,必斩此獠,还当族其三族!”赵禹杀气腾腾,一脸正色的说道:“其行乱军纪,坏社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