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节 正确的道路 (第5/9页)
新世纪,米帝依然受益无穷。 而中国崛起,也与基础建设强大有关。 高公路、铁路、高铁、机场、港口、水库、大坝…… 所有的这一切,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动力。 不过,在西元前搞基建,却是必须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的。 尤其是前有秦始皇,后又隋炀帝。 所以,刘彻一直不敢玩的太大。 但经过这些年的蛰伏和展,尤其是通过在关中大搞基建,锻炼出来了一个成熟的承包体系,又通过战争,建立起了一个规模较大隧营部队。 如今的刘彻和汉室,已经有了一定的底气,来挑战一下这个难度了。 当然,怎么挑战,也是有讲究的。 像杨广那样,想要一口吃个胖子,那不是撑死,大约就是会被打死。 所以,刘彻决定先试一下手脚。 他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下两个地名:渭河、鸿沟。 想了想后,他点了点头。 由渭河为主体,连通大河(黄河)的漕运工程,在历史上是武帝开凿的。 大约花了四年时间,用了五万工人和三千万左右的预算,建成后,这条运河一年能向长安输送关东漕粮数百万石。 而鸿沟则是战国时期,魏惠王修建的,连通宋、郑、卫、陈、蔡。 而它最出名的,却是因为楚汉争霸时期,楚汉两军以鸿沟为界对峙的战争。 从此,鸿沟成为了一个文学词汇,历史词汇。 但,它的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 数百年来,鸿沟联系着淮泗地区,挥着重要的水路运输和调节水利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