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八十八节 商贾的兴起 (第6/8页)
怕这样的遭遇也在自己身上重演。 于是,无一例外的,几乎所有商人发达后,都选择了将自己的子侄,送去地方的名人和名苑就读。 甚至有商贾,不惜一掷千金,在长安求购茂陵的学区宅,以将自己的子弟,送去太学或者武苑入读。 现在的商人们可能还觉醒不到某位自称‘俺每天忙得总统一样,但却没有总统的权力’的资本家的地步。 但,想要买张护身符和保全自己的财产的*,却是人人都有。 而在中国,唯一能保护他们的生命与财产的,唯有权力。 于是不可避免的,商人们纷纷的想方设法的将自己的家族子侄,送进官场。 而且,这波浪潮,不是现在才有的。 早在太宗时期,商贾们就已经在政坛上崭露头角了。 只不过,最近几年,他们的声势才开始变大。 而他们的声势变大的原因,则是他们的子侄们中的读书人越来越多。 他们现在甚至已经可以影响到一些学派的立场了。 而今年是刘彻即位后的第五年。 以常理计算,五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年轻人完成基本的学业,具备可以参加考举的能力。 刘彻可以确定,今年破两万,只会是一个开始。 明年,最多后年,就会破三万。 然后,这个数字会不断的刷新。 而且,毫无疑问,在这些士子里的,出生于商贾的人,会越来越多。 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然商贾的财富,超过地主。 他们自然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子侄进入仕途。 而现在,摆在刘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