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节 破而后立(1) (第7/7页)
到那个时候,宗族力量和地方乡贤在资本的作用下,恐怕就要势大难治了。 所以,当王曼说完,刘彻就先是皱了皱眉头,然后,道:“朕闻,韩非子曰: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朕虽以为有所偏颇,但却也不无道理……”m.zwWX.ORg 这话一出,廷尉赵禹和持书御史们脸都快笑成一朵花了。 对法家来说,它当然也是推崇忠孝的。 事实上,诸子百家,对于忠孝礼仪仁善的态度是一致的。 但问题是——当忠孝不能两全时,怎么取舍的问题。 法家主张的是倘若忠孝不能两全,从忠。 儒家觉得,忠孝一定可以两全,假如不能,那就先当孝子。 当然,这里就有一个伦理问题了——当忠孝不能两全,选择当孝子的人,是不是要做乱臣贼子呢? 孟子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当有人问他,舜帝的那个家庭悲剧时,孟子回答说: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生孑然,乐而忘天下。 意思就是:若忠孝不能两全,选择当孝子的舜,放弃了天下,跑到海边,孑然一生,开心的忘记了世界。 哦呵呵…… 所以,后世宋明的儒生们在外敌面前的选择,就可以解释了。 有良心的,临危一死报君王。 有节cao的,跑到深山里,隐居起来,不问世事。 又没良心又没节cao的,跪地恭迎大清天兵入关…… 而愿意为了天下而战的,却寥寥无几。 而这是刘彻所不能容忍的。 最重要的是,儒家秉持的这个态度,明显的给未来刘彻的子孙统治世界建立了障碍。(未完待续。)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