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_第八十二章 边军持盾主坚守,京营持矛主攻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边军持盾主坚守,京营持矛主攻伐 (第8/15页)

军兵之根源,边方军卒让他们种种地、平日cao练一番,能拉弓射箭、能站在城墙关隘上守城已经足够了。

    非要他们出塞作战,他们也做不到,没那个能力。

    嘉靖二十九年起,大明和瓦剌打了十五六年时间,大明赢都是小赢,输都是千里溃败,这不是敌人有多么的强大,边军吃不饱,他们恨不得把手中的箭,对准平日欺压自己的庶弁将,能守城已经不易了,不能要求太多。

    这里面还有监察难,京营在皇帝身边,众目睽睽,边军监察困难重重。

    京营的矛都不锋利,地方为什么要怕朝廷呢?

    朱翊钧颇为感叹的说道:“器材,一材一艺者,必因人而器使之,不可过于求备;”

    “不器全才,欲求谋国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谋身之计,人君得之固当大任。”

    “元辅先生论君子不器,任人如此,国事亦如此。”

    边军就是典型的器才,有一才一艺,不能过于苛求,而京营是精锐中的精锐,求非常之功,不拘泥于器型。

    李太后沉默了许久才说道:“戚帅所言有理。”

    李太后其实对边军并不在意,或者说如何灭虏不是很在意,她只是想看到戚继光和地方边军切割,看到戚继光能把自己身上的张党、浙党的痕迹清洗,成为坚定的帝党,成为皇帝手中的利器,而不是大臣威逼皇权的利器。

    至于天下靖安,那是皇帝的职责,李太后的职责,就只是在皇帝亲政之前,保护好小皇帝威福之权。

    “戚帅的意思是,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朱翊钧想了想,眼前一亮问道。

    “陛下圣明。”戚继光俯首说道。

    进攻是一件比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