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9章 和谈的最佳人选 (第9/11页)
新皇登基,之后却一路向南一直逃到扬州,足以见得他并非什么雄才大略的人物。 “登基之后,他短暂地任用了一段时间李伯溪,为他建起朝廷框架之后就一脚踢开,重用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庸臣为宰执,可见对他而言,主和比主战好,谄媚之臣比直臣好。 “而我要成为宰执,只需要对这位新官家说一句话,就足够了。 “‘我能与完颜昌一起,达成两国和议。’单是这一句话,就足以保我成为宰执,受他重用。” 这是在阐述自己回到齐朝之后,订立和议的可能性。 原本楚歌所扮演的李浩只不过是个阶下囚,就算逃回去了,在金国这段时间不明不白的经历,也让他很难再得到重用。 像虞稼轩那样生在北地、以起义的方式归附齐朝的人尚且不能得到重用,更何况楚歌此时扮演的李浩是个不折不扣的俘虏呢? 因此受到追究的可能性不大,但要说成为宰执,未免有些天方夜谭了。 而做不到宰执,自然也不可能力主两国和议。 楚歌证明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成为宰执的方法,自然也就让完颜昌的计划,有了实施的可能性。 完颜昌的眼神果然亮了起来,但紧接着,他又问出一个新的问题。 “然而,我又如何确定先生一定会履行自己的承诺呢?” 显然,完颜昌还是很怕这位李浩变卦的。 现在说的好好的,那是因为李浩是阶下囚,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为了重获自由之身,他肯定只能挑完颜昌爱听的说。 可是一旦放回去了,李浩就安全了。 完颜昌又不可能再把他抓回来,如何确定李浩就会忠诚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呢?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